【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化学与化工学院:以“党建四+”夯实双一流“四梁八柱” 催化立德树人“化学反应”

曲阜师大新闻中心讯     ag官方网站,ag官方网站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全面融入和带动以学者、学术、学科、学生为四大发展要素的各项工作,奋力搭起双一流学院建设的“四梁八柱”,推动办学层次水平不断迈上新高度。

一、党建+学者: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立德树人,高水平人才师资是前提。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学院党委大力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学院上层次上水平的“牛鼻子”,制定实施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清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人才引进上把关定向,在人才稳定上团结引领,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五年来,先后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先后引进各类优秀人才47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第一层次青年博士35人,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此外,学院还自主培养青年长江学者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优青4人,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4支。学科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更加合理,科学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党建+学术:让科研工作“握拳头,出精品”

立德树人,高水平科学研究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就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塑造,难以攀上研究型的层次水平。学院党委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创新团队中让党员当旗手,在科研攻关中让党员当骨干,让科研工作握成“拳头”、形成合力。2019年,学院党委创新性的设立了“泰山学者”科研团队党支部,这是我校的首个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建设力量的基层支部。该支部的成立,筑牢了团队成员的理想信念根基,坚定了科研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催化了科研的“聚合反应”,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2019年,我院泰山学者科研团队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教师党员以教学科研为己任,在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积极作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力提升了学院凝聚力,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将科研工作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科技工作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学院注重加强国内国外学术交流,先后选派青年教师海外留学深造6人,赴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与开展学术合作20人。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各种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与学术交流100余人次。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共发表SCI学术论文800余篇,并且在发表高质量论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作为第一单位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ture Communication、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ACS Catalysi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Gree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

学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项目102项,经费累计3000余万元。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实现了学院获批该类项目零的突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成果转化20余项。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15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与国内知名高校和周边企业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大矿工机械、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康洁利公司、山东焦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曲阜市天利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曲阜市三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曲阜良友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成功签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签订横向课题50余项,加强了与国内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助推企业发展,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党建+学科:让学科建设“出特色,创一流”

立德树人,高水平学科建设是支撑。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经过六十余年的辛勤创业,化学与化工学院现已发展成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理工兼容、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近五年,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17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8年,化学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建设经费1.0亿元);

2018年,“高端化工”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支持(建设经费3600万元);

2020年,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2021年,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获批,并于同年开始招生;

2022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2018年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2年获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近五年来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物理化学》等四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出版教学用书4部。

四、党建+学生:让人才培养“有灵魂,成大器”

立德树人,高水平培养模式是核心。学院党委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中心工作,立足一流学科、一流学院,探索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有灵魂,成大器”的一流人才。

学院始终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不断深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团员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青马工程”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四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党员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学院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成立了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持续推进“四零课堂”建设。坚持学院领导班子和辅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深入了解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情况,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和学生座谈会,开展教学研究,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中的疑惑。

学院推行本科生班主任制度,制定《化学与化工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选拔优秀的年轻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教书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宏图。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近年来,在烟台、威海、青岛、潍坊等地的三十余所重点中学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在济宁硅科新材料公司、兖州创佳新材料公司、孔府药厂、焦点生物等企业建立了十余处工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工作建立了优质平台。师范生四年内的教育实习时长在22周以上,学生教育实习期间,深入课堂,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备课、上讲台上课、参与习题研讨,经过教育实习的过程,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显著,同时各实习学校也对我们的实习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校期间,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件设计大赛、教案设计大赛、普通话比赛、从师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教学示范课展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从师技能,为学生毕业之后走上讲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考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2019年,师范专业张秋雨同学在教育部主办的“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一等奖仅设1名,二等奖3名),取得了本科生授课比赛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2019-2021年的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学院共获一等奖十项;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越来越多的师范生毕业后成长为化学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非师范各专业的学生四年内的工业实习时长在一个月以上,工业实习期间,学生深入工业生产一线,参观生产流程,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持续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改革,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得益于学院长期以来的传统和激励政策,学院80%以上的本科生都参加过科研训练,并在团队教师指导下取得一大批创新性成果。五年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2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与发表SCI论文近200篇。通过科研训练,实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在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和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成绩近百项;

学院本科生升学率名列学校前茅。2022年,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464人,270名同学成功考取研究生,整体升学率(不含公费师范生)达到60.45%,再续升学率佳话。其中177名同学被全国双一流重点高校及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录取,占升学总人数的65.55%。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探索“党建四+”模式,聚焦学者、学术、学科、学生四大发展要素发力用力,夯实双一流建设的“四粱八柱”,以“一流党建、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孔子家乡一流大学建设交上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供稿审核:赵琪

编辑:孙琪   责编:刘永礼

终审:孙祥广




发布:ag官方网站,ag官方网站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