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献礼校庆•曲园故事】毛主席翻阅曲阜师院师生编纂的《公社数学》

    半个世纪过去了。50年前的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济南珍珠泉礼堂,兴致勃勃地翻阅了由当时的曲阜师范学院数学系部分师生编写的《公社数学》。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毛主席充分肯定了师生的首创精神,成为校史上光辉的一页。

    1958年,中央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教授沿铁路线南下,深入工矿农村,讲授运筹学知识。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感召下,1959年曲阜师范学院也掀起了教育革命的热潮。中文系师生深入济宁、菏泽两个专区编写《新梁山英雄谱》;到毛主席指示过的陈庄公社修撰公社史《春风杨柳万千条》;数学系则分别去了陈庄公社、吴村公社和广北农场,在那里向工农大众讲解优选法等运筹学知识,而且结合生产实际,在麦场设置、道路布局、运输规划等方面作了些探索。经过半年多的反复实践,收到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若干文字材料。最后由马立森等青年教师将这些材抖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汇编,取名就叫作《公社数学》。1960年初夏,《山东省教育革命成果展览会》在珍珠泉礼堂举行,这项成果就被摆在了显要位置。

    毛主席到山东来视察的时候,当时的省委书记舒同同志陪同参观了这个展览会。毛主席走到了展台前,一下子就被《公社数学》所吸引,他停了下来。当时的工作人员,我院办公室的秘书李传曾同志立即搬过一把椅子来。主席欣然坐下来,聚精会神地一页一页翻阅,并且不断地向李传曾同志问一些具体问题。有些问题李传曾知道,就恭恭敬敬地回答;有些涉及高等数学的理论,他就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心里却十分后悔:事前一点没有准备,没能回答好主席的提问。

    这件事,后来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当时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王季刚同志,亲自要李传曾写一篇稿子在院刊(《曲阜师大报》的前身,当时的党委机关报《曲阜师院》,简称)上发表。稿子写成之后,王书记认真做了修改,把标题《令人激动的瞬间》改成了《最幸福的时刻》。稿子发表以后,很快就被《大众日报》等转载。

    曲阜师范学院的影响由此而迅速扩大。当年暑假,我与院刊的马雨晓同志奉命到上海、苏州、南京的高校参观考察,从上海赶到苏州时,已经下午五时,就到了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的招待所里先住下来。登记的时候,旁边有个教师模样的人问:你们从曲阜来?是不是毛主席翻阅过《公社数学》那个曲阜师范学院?我俩点头称是,另一位工作人员抽身而去。那教师又问:你们是老校吗?马雨晓颇为自得地说:当然了!我则说,是新校,完全靠我党自己的力量办的新校。马雨晓订正说:山东七所老校,我们是其中之一。这时,他们的党委书记、院长等主要负责同志都来了,一看我们住在招待所,马上吩咐给我们开贵宾房间,而且嘱咐把数学系的同志招来会客室。

    当时的局面确实十分尴尬。因为我俩都是十足的外行,面对行家问的都是十分具体的问题,我们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幸亏我在院刊的编辑工作中,见过不少的有关汇报,凭着不坏的记忆力还知道一鳞半爪,才勉强应付了局面,没至于大丢丑。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就在回来以后又搜集了一点材料,将那一鳞半爪整合进去,写成了一篇长稿《数学还乡》。因为篇幅过长,改成了日记体。化名朱涛,发表在当时的团中央机关期刊《中国青年》上,影响就更大了。

    毛主席翻阅《公社数学》的照片后来被放大为三米高的巨幅,放置在当时的中心楼。不管谁一进大门,就可看到这幅巨照,唤起一种自豪的感情。

    (作者安家正,系曲阜师院中文系59级学生。)

    (转自《曲阜师大报》2009.5.6

     

     

    发布:ag官方网站,ag官方网站新闻中心